|
名人好樂
秦 力
有人說,地球不能沒有綠色,人類不能沒有愛情,美好生活不能沒有音樂。的確,古今中外能成大事的著名人物,大多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。
儒家圣人孔子,既能彈琴唱歌,又喜歡敲鼓吹嗩吶,他有一次在齊國欣賞完“韶樂”,竟然“三月不知肉味”。在教學實踐中,音樂還被孔子列為六藝(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(shù))之一,成為儒家弟子必須學習的重要課程。
齊宣王、齊湣王的愛好雖然有合奏,獨奏之分,但癡迷竽這種樂器則是毫無疑問的了。
唐玄宗李隆基這位風流天子,更是癡迷音樂。他不但首創(chuàng)“梨園”(音樂教學、演出機構(gòu)),而且弄笛吹簫,擊鼓打板,作曲編舞……無所不能。
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總書記江澤民同志在外事活動中也經(jīng)常唱歌彈琴,表現(xiàn)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泱泱大國的領袖風采。
馬列主義的先驅(qū)列寧曾經(jīng)說:“不懂音樂的人,就不會生活?!彼€對高爾基說過:“我不知道還有比(貝多芬)《熱情奏鳴曲》更好的樂曲了,我愿意每天都聽一聽。這是絕妙的、人間所沒有的音樂。”
音樂家冼星海認為:“音樂是陶冶情操的熔爐。”
馬克思還經(jīng)常號召身邊人要培養(yǎng)一雙“音樂的耳朵。”可見,音樂對人們的審美能力,思想境界、道德品質(zhì),文化素養(yǎng)和想象能力的提高,都起著不可低估的促進作用。
難怪愛因斯坦從音樂和弦中感到世界的和諧性,從而激發(fā)出科學創(chuàng)造的動機,寫出了廣義相對論。托爾斯泰在寫作《安娜. 卡列尼娜》的時候,每天要彈琴兩三個小時,他說:“演奏之后,就迫使你去做音樂驅(qū)使你做的事。”
行文到此,我的耳旁又響起了那些耳熟能詳?shù)氖澜缑骸队⑿邸贰ⅰ睹\》、《流水》、《十面埋伏》、《陽關三疊》、《秦王破陣》、《二泉映月》、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……
威爾遜說:“音樂是世界的共同語言。”欣賞者、回憶著世界名曲的旋律,無論我們身處何地,屬于哪個民族,操著哪種語言,有著何種政治背景,何種宗教信仰……我們的心靈都會產(chǎn)生強烈的共鳴。我想,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所在。